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解析
1.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1.1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是PCR和生物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识别技术使PCR技术易于使用,而生物标记技术则可以准确测定污染物的含量。
1.1.2 3S监控技术
3S监测技术是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统称,通常用于处理环境信息。以水环境监测为例,利用3S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价水资源、富营养化水体以及改变生态环境。
1.1.3理化技术
理化技术包括物理监测技术与化学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理化测量技术与测量手段在测量特定环境污染物的数量方面是有效的。
1.1.4信息技术
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很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SPS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SPS技术能够实现对环境的远程控制,可用于监测水环境,了解水质、河流等水文条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监控装置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通信,并进行全程监控。可以在基站中完成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1.2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1.2.1监测系统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保护环境为要点的土壤、水、噪声和废物环境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固态污染物和大气的监测。内部监控有效地监控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同时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日趋完善,欧盟的技术支持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环境监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能够准确、快速地处理监测数据,建立起环境监测系统。
1.2.2监测方法的现状
随着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程序可以监控更多的污染因素。它在促进环境监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有效性和提高环境监测结果及分析,减少了监测花费的时间。
1.2.3监测仪器的现状
目前监测仪器的精度不断提高,给监测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除了一些大型、昂贵的仪器外,大多数监测仪器可以方便地运输,从而消除了常规实验室测试对于不同地点的监测环境的低效率。特别是在突发环境中,监测工具可以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为解决未来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依据。
1.3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领域
1.3.1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调查和研究表明,在所有污染物当中,有机污染物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很严峻的,其对环境的危害也是非常强的,仅需要很小的含量就可以对环境产生整体性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有机污染物在监测中表现明显,可以通过理化技术、生物技术等方式同时监测。因此,综合、系统的监测有机污染物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1.3.2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无论是大气、水、悬浮物还是沉积物,它们都含有许多有毒和危险的物质。这些有毒和危险的物质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因此,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控制这些有毒和危险物质。
1.3.3环境监测精度的量化
事实上,即使浓度很低,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更加详细和整体的监测这些物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监测高度信息化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中,为了保证对不同监测点的持续监测,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这一现状带来了转机,只需要将监测仪器设备与站点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可节约出大量的人力,并保证监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性,实现国家监测数据的互操作和交换,加强环境监测。因此,计算机化是未来环境监测技